宁波又一个山村即将消失山青水美,古色古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6.html

青山绿水间的村落,孕育了浙东文化的睿智,也深藏着江南水乡的秀美。但时过境迁,时代在发展,有些古村落悄悄老去,她们变得沧桑残破,甚至面临着消逝……

这些古村深藏深闺,民风淳朴,建筑独特,坐落在四明山脚下的四明山村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记者赶在这个古村消逝前,

前去实地拍摄,

为其留下最后的底片,

把村民的记忆收入行囊。

一个渐行渐远的村子

初看村名,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个四明山上的村子。其实坐落在四明山脚下,是年之后命名的行政村名。而且,她不属于余姚,而是海曙区集士港镇属下的一个行政村。

记者驱车从市区出发,汽车行驶约40多分钟,便来到了这个依山而建的村子。这里的地理位置绝佳,村东一望平川,村西四明山脉重叠,是一个美丽的古村落。根据海曙发展特色小镇、改善生态居住环境需要,四明山村将全部拆迁。

驶到村口便可以看到四明公路改建记的石碑和路牌。记载着多年前,村里建设马路的记录。村口的菜市场也已没有昔日的繁忙。

走进村子里,不见车水马龙,却有蝶舞花香,不闻人声鼎沸,但听蛙鸣鸟叫……仿佛时光比外界慢了许多。村子不算小,细问当地的居民,才知此地有三个自然村组成,分别称茅草漕、盛家汇、眺头。而现在三个村子已连在一起。村里有斑驳的老屋、令人怀旧的人文,以及青翠的风景。

进入村子记者发现,绝大多数村民已经搬离这里。冷清的街道,残缺的老巷,透出一股沧桑的味道。不少村民搬出民居后,植物已经爬满了墙头。

村里偶遇一位还未搬离的谢老伯。他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以来,上百户村民陆续搬离了四明山村。目前还剩下十户左右村民还留守村中。老伯的言语中透露着不舍。“住了这么多年了,不舍得离开,再多住几天。”

这是一个典型江南水乡

从地理位置上看,四明山村处于鄞西平原的边缘,往西便是四明山山脉。村子周围有大幅的沃土,村中央有条溪流经过。清澈的河水映着绿叶,呈现一种江南水韵之美。

村子周边种满了蔺草、水稻等农作物。村里有溪流从附近的西岙水库而来。不少民居便沿着溪流水而建。溪流旁还有不少石阶,石桥。据村民介绍,从前村民自此搭船去宁波城里,是村里的主要交通要道通道。溪水非常干净,清澈见底。溪边还留有古桥留下的遗址。这些遗址所积淀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情怀,成了这里特有的文化符号。

在唐宋之间,原曾有过烟波浩淼的广德湖。千年前,四明山村便是"广德湖"的一部分。至今四明山村和附近的村子流传着一句话,“金山隔银山,洞桥十三眼;前后千亩畈,杨柳十八湾”的民谣,意指这一带的富饶和美好的景色。而洞桥十三眼指的便是附近的十三洞桥,全长53.31米,宽2.2米,由13个券洞组成,是宁波孔数最多的塘河桥。距离四明山村只有两公里。

附近的山可登高望远,集士港平原一览无余。据村民说,在夜晚,这里甚至看得清远方宁波城区的灯火闪烁。

砖墙青瓦留下古村的印记

村里的墙头,乡道小路,老房子,见过多少人与事,又为多少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收藏着他们的记忆……无人行走的村道上结满了青苔,配上灰墙黑瓦,更让这里的老屋显得年代久远。

人去楼空的村子显得更加幽静。走在斑驳的老巷中,恍若沉浸于旧梦。据有关记载,这个村里的人多为清代时迁入。村里有一个钟家凉亭系民国时所造,这也是四明山村的标志性建筑。旁边的金鸡山上曾发掘出不少宋以下的古墓刻石,不乏名人墓葬。

村里有不少被称为”十八间头“的楼屋。偶尔可见有村民开车到老屋里取东西。还有四合院农居。也即将和村子一起进入历史的长流里。

村子最后的留念

摄影爱好者“芬华微美人”曾和朋友到四明山村记录下村民最后的生活点滴。而如今这些村民已经搬离这里。

曾经的村口是村民的聚集地,如今只有小鸟在屋顶鸣叫。村口里的河埠头,曾经和村民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村子里,多少人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

最后的古村影像留给村民!

不知这些老房屋,承载了多少人的欢声笑语,一扇扇门窗背后,又上演了哪些时光故事,故事里的人又去了哪里?

交通指南

公交

公交可到达

自驾

直接导航到四明山村即可到达

附近景点:西岙水库、十三洞桥、朱陛墓道桥等

来源宁波乡村旅游

部分图片由卢小东先生摄

编辑肖勇

宁波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nbwbnr/13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