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超爱吃的这种美味上市,天越冷越甜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1月4日下午1点半,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黎师傅套上下水裤,拎上塑料桶,跨上电动车,顺着田埂一溜烟奔着荸荠田去。

寒潮“前脚刚走”,强冷空气“后脚将到”。瞅准仅有的三天“档期”,黎师傅想多挖一些荸荠去市场上卖。

被北风吹硬的烂泥让挖荸荠变得越发吃力。

荸荠是种在水田里的。每年11月底12月初开始收获前,种植户会先把田里的水放干,让荸荠捂在烂泥里,慢慢成熟,变红变甜。“小红碗,装米饭,埋在泥里不会烂”,描述的就是荸荠的这一特点。

荸荠“藏”在20-30厘米厚的烂泥里,得靠一双手把它们一颗一颗从泥里挑出来。为确保出土的荸荠“毫发无损”,不能借助工具,甚至不能戴手套。

“像前两天寒潮来,泥都冻住了,好不容易掰下一块来,手指僵得弯都弯不拢。”黎师傅说。他家的荸荠是自产自销,每天下午开始挖,弯着腰一口气挖四五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赶上像春节这样的销售旺季,还得顶着头灯“开夜工”,才能确保第二天一大早有足够新鲜的荸荠拿到菜场去卖。

尽管刚挖上来的荸荠裹着一层泥,仍挡不住鲜艳的红色“钻”入眼帘,感觉跟市场上看到“红中带着黑,黑中透着紫”不太一样。黎师傅说,荸荠的颜色还蛮“善变”的,在成熟前是透着那么一点土褐色的白,更接近于藕的颜色;在烂泥里捂上一阵,等到慢慢成熟,会变成明亮且独特的红色;挖出来后被风一吹,就会慢慢转变为常见的黑色。

在一片萧瑟的田间,黎师傅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

黎师傅一下田就要挖四、五个小时,而且大部分时间要保持这种弯腰的姿势。

眼下的荸荠可不止是“颜值高”。随着小寒节气到来,寒潮、强冷空气一波接着一波,“天气越冷,荸荠糖分含量越高,口感越甜。”这是黎师傅的经验之谈。

除了口感爽脆,荸荠的营养价值也不低。《中药大辞典》说其性味甘、微寒,有温中益气、化痰止咳、明目清音、消食醒酒的功效。在民间,荸荠素有“地下雪梨”的美誉;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荸荠更是被称为“江南人参”。

透过包裹在表皮上烂泥,荸荠特有的那抹红色特别亮眼。

“就是因为种荸荠,尤其是收荸荠太辛苦了,本地种荸荠的人越来越少。”黎师傅说,市场上卖的不少荸荠都是从安徽、福建运过来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荸荠是怎么长出来,怎么挖出来的了。”黎师傅有些感慨。

同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古时文人墨客的眼中,荸荠不仅仅被视为一种食物,还代表了一种田园生活。

就像宋代诗人陆游在《野饮》中所描述的“溪桥有孤店,村酒亦可酌,凫茈小甑炊,丹柿青篾络”;亦如明代画家徐渭在《渔鼓词》中说的:“洞庭橘子凫茈菱,茨菰香芋落花生,娄唐九黄三白酒,此是老人骨董羹。”

你喜欢吃荸荠吗?

欢迎评论区来说说……

-THEEND-

来源甬上APP

记者石承承摄影崔引

一审罗沧桑二审陈颖芝三审赵鹏终审刘雄飞

宁波晚报生活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nbwbnr/13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