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ldquo宁波蓝rdquo特

李从悠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3.html

  3月16日,江北区来福士广场三楼的西贝莜面村餐厅内,出现了以宁波的港口蓝为底色,印有天封塔、老外滩等宁波地标建筑,并写有“甬”字的一双公筷(样筷)。

  同时出现的,还有诸多印制了“甬城公筷·宁波蓝,阿拉自己的公筷”字样的宣传板、倡议书等系列产品,“这是我们正式推出阿拉宁波人自己的公筷的第一步!”江北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道。

“甬城公筷”亮相省新闻发布会,在推广中注重循序渐进

  西贝莜面村是此次甬城公筷的试点餐饮店。3月16日下午3点,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三十六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网络新闻发布会,江北区常务副区长许会祥就在这家餐饮店内,通过视频连线,接受了记者关于公筷行动的提问。

  许会祥说,在这次疫情中,老百姓对公共卫生的   在推广中,江北区注重循序渐进,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公共领域后家庭、先重点餐饮后小餐饮的工作思路。

  “我们把餐饮业作为公筷推广的突破口,做到复工一家,动员服务一家,目前已累计为多家重点餐饮单位提供了相关的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了解公筷的摆放标准,做好食客引导服务。”许会祥介绍。

  在家庭用餐中,公筷普及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这一次江北主要针对五类人群做了精准的措施——

  一是幼儿及青少年。通过学校网课休息时间,设置甬城公筷的宣传内容,并开展“讲讲我家公筷”的活动。

  二是老年人。通过“空中课堂”等途径,向1万多名老年学员倡导使用公筷。

  三是女性。江北区妇联开展在朋友圈晒晒“我家的公筷”的活动,推进公筷行动成为了家庭生活新风尚。

  四是准妈妈和年轻妈妈。由卫健部门在多个服务环节面对面地推广公筷理念,产后随访包免费增放“甬城公筷”。

  五是党员干部。由组织部发出倡导,党员干部带头使用公筷。

“线上+线下”做立体式宣传,动员多家复工餐饮企业推广公筷

  除了循序渐进地推广外,宣传示范也必不可少。

  正如记者在餐厅看到的大量宣传板、倡议书、桌牌一样,江北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立体式的宣传,在餐饮店、地铁口、商场、交通出入口等醒目点位的电子显示屏上,投放宣传广告,同时陆续发放了1万多份宣传海报,并利用微博、抖音、   许会祥在连线中说,目前已动员多家复工餐饮企业推广公筷,后续还将在宾馆饭店、文明单位、社区中选取一批基础条件较好、试点意愿较强的单位推行,而市场监管、卫生监督部门也把推行公筷纳入到了餐饮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和监管的重要内容,让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满意。

用港口蓝、天封塔、老外滩元素打造公筷,尽显宁波文化特色

  “以往其实也有很多餐厅使用公筷,但大家发现公筷的样式有很多种,辨识度不高,所以我们这回非常注重文化包装,专门设计了一双特色鲜明的筷子。”江北区文明办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此次特意打造的具有“宁波蓝”特色的甬城公筷——

  底色是宁波的港口蓝或者说是海洋蓝,筷身是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始港的相关元素,还印有天封塔、老外滩等地标性建筑的图案,看上去既醒目,也很有宁波的文化特色。

  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前期推广中,江北区将进行统一定制,在试点单位先行运用推广,借此加快打造一批用餐有礼的文明窗口。

  “推广公筷的使用,对老百姓来说,需要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所以我们会慢慢来,一步一步做到位,把它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以期取得好的效果。”这名负责人表示。

摆放在餐厅内的公筷(样筷)

独具宁波特色的公筷、公勺

餐厅:眼下公筷使用率仅为20%左右,还需要继续引导顾客

  此次被作为试点餐厅的西贝莜面村也十分用心,餐厅在原先只印有“不剩饭、不剩菜”的桌牌上,添加了“用公筷”的温馨提示,另外在进门处还摆放了一块“文明餐桌承诺书”的宣传板,蓝底白字,写有“文明餐桌五项承诺”,分别为:

  一、实行公筷公勺;

  二、不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经营的野生动植物制作菜品;

  三、主动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

  四、主动提供打包餐盒;

  五、主动提醒顾客不要酒后驾车。

  餐厅经理李郭鹏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眼下因为疫情影响的关系,市民朋友都比较   在谈及餐厅此前自行推出的公筷使用率时,李郭鹏称,虽然目前餐厅也有摆放公筷,但在回收时,发现很多人都不会用公筷,相比较来说,朋友聚餐时用得多一些,家庭聚餐就用得很少,“总体来说,公筷的使用率只有20%左右,还需要继续去引导顾客。我认为使用公筷是一个很好的倡议,相信通过一步步推广,顾客也会慢慢接受。”李郭鹏说。

餐厅门口的“文明餐桌承诺书”

餐厅座位上的桌牌

“十大文明好习惯21天养成计划”等你来打卡

  一勺一筷见文明。不只是公筷公勺的使用,从随手捡起的一个矿泉水瓶,到斑马线前的礼让行人,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却悄然谱写着独属于一座城市的文明气质。当文明底色已被擦亮,我们还可以将更多温暖描绘其上,比如垃圾分类,比如文明交通,比如随手志愿,比如重信守诺……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我们更加   需要划重点的是,参与“十大文明好习惯21天养成计划”并完成打卡的小伙伴,将会得到一份礼品哦!

记者:朱琳/文王栋鑫/摄

??更多新闻,请看甬上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nbwbnr/11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