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编前会作者
广州日报副总编辑谢奕
导读靠“删帖”的传统管理方式还有效吗?专业化媒体有存在必要吗?什么才是社交媒体时代专业的釆编人才?如果专业人才大批流失,“党媒”还能有什么影响力?……
一、传统媒体转型与发展中的问题第一,当下网络媒体、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人都有话筒,企业、政府有话筒,意见领袖、群众也有话筒。这样一个新的媒介生态给媒体的经营管理,行业本身以及舆论环境带来了什么变化?
第二,在目前的自媒体时代,还有没有必要存在职业化的媒体或是职业化的内容生产机构?
第三,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禁令、管制,包括每个人都感受到的报道上的很多具体的限制、管理,在目前的情况下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它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影响整个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这个问题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如果没有任何改变,我觉得无助于我们社会保持稳定和进步;但如果纯粹是西方式的或者是市场化的机制,跟中国的国情也是不相符的。
第四,探讨媒体融合,既要面对读者流失的问题,也要面对原有商业模式的难以为继。商业模式在当下的生态中需要怎样应变?在各个集团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在报业人才流失的现状下,采取怎样的方法维系好我们的队伍?保留优秀人才,甚至吸引更多年轻优秀人才的加入?
第五,除了目前几个现有的报社生存模式外,有哪些生存模式可供探讨?是不是所谓的“都市报该死就让他死掉”?我个人认为这对保持政府跟群众之间良好的沟通以及社会稳定是非常不利的。但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管理机制?
第六,回到媒体机构自身,在新媒体生态下,原来所谓内容的专业性是否应该被继续坚守?或者进一步追问,原来的内容究竟有没有专业性?我们现有的新闻生产流程和采编模式应该进行怎样的改变?
二、对媒体转型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回应与反思下面,我想具体围绕前面提到的六个问题做一些我的解读。
1、敢于面对目前媒体现实的问题。
无论是政府管理的相关人员,还是媒体的领导层、决策层,都有必要对现在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新的根本性特点有一些认识。有了这些认识,我们整个管理的方式,做内容的方式以及传播方式才能有新的应变。否则,用马车时代的方式管理现代汽车交通,碰壁是必然的。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传播过程的失控。过去很多话题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播出去了,传播基本就完成了。而现在大家都知道,整个传播的过程在微博、北京白癜风医院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bbfz/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