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的责任就是记录,用我们手里的照相机记录历史、反映时代。”
——陈勃
摄影术及有关器材,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城市成为通商口岸。大批的外国商人和各国传教士的接踵而来不仅繁荣了经济贸易活动,也沟通了摄影术传入中国的渠道。
而新闻摄影是摄影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
19世纪中期——20世纪20年代
新闻摄影的起源
上海的报刊从通篇的文字新闻,到普遍刊用新闻照片,一部分源于纸媒的发展和杂志的兴起,另一方面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19世纪50年代中期,照片雕版和石版印刷技术就非常活跃,同时杂志社也开始意识到照片作为插图来源的重要性。
报纸上出现最早的新闻照片,是年8月18日《申报》在其发表的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版雕刻的“九龙山匪党”的新闻图片。
在国内,最早在报刊上使用照片的是从国外回国办报的戢元丞,他创办的《大陆报》开国内报刊使用照片宣传的先河。
辛亥革命时期,各报新闻照片的数量激增,上海商务印书馆立即大力搜索新闻照片,连续编辑出版连续的摄影集《大革命写真画》。第1集于年十月初出版,内容全面反映武昌起义的实况。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大革命写真画》
20世纪20年代——新中国成立前
新闻摄影的蓬勃发展
年,上海著名企业家黄伯惠从狄楚青手中买下了《时报》。他还设立了激励机制,规定只要有2张图片被采用,就奖励一盒胶卷,极大鼓舞了记者拍摄新闻的积极性。
中国以拍摄新闻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到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发源于上海。而上海第一个摄影记者是张友德,他原在照相馆工作,后被《时报》聘为摄影记者。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事业,也十分重视新闻摄影的培养与发展。著名的无产阶级摄影家吴印咸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年赴延安,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吴印咸(-)
当时在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及其艰苦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延安电影团”,还举办了三期摄影班,培养我党的新闻摄影记者。年夏天,吴印咸同志在小树林里,挥汗写下了《摄影常识》一书。
吴印咸《摄影常识》年11月7日初版
可以说,在国内,从20世纪20年代到年新中国成立前,新闻摄影经历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蓬勃发展。抗日战争早就了沙飞等一批著名中国革命新闻摄影工作者。
年八路军铁骑冲破平型关(沙飞摄)
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上海《解放日报》创刊,它最先刊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上海市区后露宿街头的新闻照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新闻摄影事业诞生的标志。
进城的人民军队受到上海市民热烈欢迎
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上海市解放后,不惊扰上海市民,不住民房,露宿街头。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
新闻摄影的曲折发展
建国后,新闻摄影局成立,在年-年间,和国内主要报刊建立发稿关系,和国外通讯社建立交换图片的业务,同时出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画报《人民画报》。
不同时期的人民画报
年4月1日,新华社摄影部成立诞生,并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
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导演、摆布及作假”之风,背离了中国摄影的基本原则,极大损害了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年,正当大跃进运动给国家造成的后果开始被人们认识时,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国民经济陷入困难时期。中共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宣传上要求纠正前一时期浮夸和鼓虚劲的作法,让人民休养生息。
年上海市民奔赴崇明,参加围垦,让荒滩变良田,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这时,新闻摄影工作者也开始思索如何全面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他们深入到群众中去,在火热的生产第一线看到工人们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劳动热情,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闻图片,如新华社上海分社发稿的组照《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荒滩变良田》、《石头织成布》、《石油流四方》等。这些报道,起到了鼓舞人民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至今
新闻摄影的新契机
改革开放后,新闻摄影事业出现了新的转机。不少摄影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拍摄出一幅幅好的图片,其中吴学华拍摄的《上海火车相撞事故抢险纪实》这一作品获得世界新闻摄影组织和国际记者联盟在匈牙利举办的世界新闻摄影大展金奖。另外,这时期开始出现国际新闻图片,和世界距离缩短,受到读者欢迎。
吴学华获世界新闻摄影大展金牌奖作品——《上海火车相撞事故抢险纪实》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上海的新闻摄影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随着新闻界思想的解放,新闻摄影更加多元化且保持自身的特色。
如《解放日报》的新闻图片增加了社会新闻;《文汇报》对文化教育的图片报道较多;《新民晚报》年复刊后,刊登的社会生活照片和体育照片,在社会上较有影响。年,上海还创刊了一张由14岁以下少年儿童自采、自编的《小主人报》。
年1月1日,上海《新民晚报》复刊
年7月15日《小主人》报创刊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上海新闻摄影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各类群众性的摄影组织和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新千年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在信息传播领域走向正轨并日趋强大,“电子时代”取代“印刷时代”,媒介变革将新闻摄影推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的竞争关口。不变的是,摄影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与时代的变革息息相关。
新闻摄影工作者作为中国历史的参与者和记录者,用手中的摄影机和照相机,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潮流中,忠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风云际会。
摄影记录的,
就是这样一段看似直观,
却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
时代的“后浪”们
让我们一起在摄影史中感悟历史变迁
在“四史”学习中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抓住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学生感悟
影视传媒学院级宗佳敏
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相似,在国家陷入危难的时候摄影事业也陷入低迷,在国家飞速发展的时候新闻摄影事业也蓬勃发展。这也是学习历史的乐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影视传媒学院级袁筱清
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也要不断学习进步,吴印咸先生当年在延安,条件那么艰苦,只有两台摄影机,他都在不断进行摄影创作,值得敬佩。身在现今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影视传媒学院级许佳慧
不畏困难,不怕艰险是我最大的感受,摄影师门在拍摄照片的时候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在战争时代,他们从十里洋场奔赴了炮火硝烟的战场,只因为身上的责任和热情,所以现在我们才能看到这样宝贵的历史资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影视传媒学院“镜视角”网络思政工作室
立德励言
新时代劳动教育大讨论即将开播!
毕业如期,青春正好,上海师大届毕业快乐!
怀爱国心立报国志逐强国梦学校在线举行第五期“成长有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