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坚守中医文化传承的良知医堂

【宁波晚报】坚守中医文化传承的良知医堂—

坚守中医文化传承的良知医堂——访“2015中华儿女年度特别推荐人物”孔医堂创始人孔令谦他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后裔

他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的嫡孙

他说好大夫从不乱开药

他认为医学的终极目标应是人文医学,终极商业模式应是公益

他告诫医者守住心里这扇门

他就是中医文化的传承者、孔医堂创始人——孔令谦

近日,有幸在江北新马路38号的孔医堂宁波馆采访了孔令谦先生。在透着浓厚传统气味且富有历史诗意的文保建筑中,伴随着淡雅的中草药香,孔令谦先生对他始终坚守传承的中医文化娓娓道来。

京城名医的传奇中医存亡的重大转折谈起孔令谦与中医的结缘,必先谈及其祖父孔伯华。孔令谦祖籍山东曲阜,据《孔子世家谱》载,其祖父孔伯华为孔子第74代后裔。孔伯华秉持家学,研究医道,26医院医官之职。当时,廊坊产生疫情,危及北平,他亲身参与防治疫病,并与同仁编写了《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十卷引世。尔后,医院医官1职,在京悬壶应诊,名噪京师,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

作为一代名中医,他不但医术高明,且身负传奇。1929年,汪精卫做出“取消中医”的决议,孔伯华被推举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大会临时主席,作为中医界代表,他带领“联合赴京请愿团”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孔伯华提出,要以治病的实际效果为根据,当局选出了12名外感患者,中西医各治一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中西医对决,终究结果说明中医疗效显著稳固,加上众怒难犯,政府被迫收回成命,中医这项宝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

桃李满天下建立北平第一所中医学院据孔令谦所述,1930年,祖父孔伯华南下请愿回京后,深感中医要得到发展,首先要培养中医人材,因而与萧龙友协力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遴选一流国手任教。该学院前后毕业了七百多人,其再传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正是对中医事业的巨大贡献,孔令谦说,祖父孔伯华在生前,还曾屡次遭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筹办中医学院时,孔伯华捐出了自己创办北平国医学院的全部办学资料。

博学、业精与豁达子承父业回归中医孔伯华对孔令谦的中医文化影响根深蒂固,而真正促使孔令谦回归中医的缘由,是其父亲孔少华2004年的突然谢世。孔少华自幼聪明,17岁即开始挂牌行医,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总参二部卫生院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病保健。“博学、业精与豁达”,是人们对他的评价。

自小,孔令谦就跟随父亲和伯父学习过中医理论并随其出诊,对中医从小就耳闻目睹。成年后,孔令谦却没从事中医行业。但是,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孔令谦备受打击,他觉得要继承父亲的遗言。所以,在2005年的时候,孔令谦决定回归中医,以孔伯华名号命名的——孔伯华医馆正式成立,后更名为“孔医堂”。

守住心里这扇门孔医堂的医生会认药在孔医堂,抓药、认药似乎是每一个年轻医生所必须经历的进程。其实,这与中医文化的内涵和孔医堂的企业文化“合德、仁立、尚道、容新”有着紧密相干的联系。中医里有一句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孔令谦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通过这类中医的载体,不但能够到达身体的健康,还能够到达身心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坚持公益传承中医文化魂脉据了解,孔医堂入驻甬城后陆续展开了公益义诊、免费沙龙等活动,惠及甬城市民。据介绍,值此“三八妇女节”节庆日,孔医堂宁波馆也特别推出了“关爱女性健康系列活动”,为甬城妇女提供相干服务。特别是在三月六日晚上举行的公益备孕主题沙龙,约请了四大名医传人著名妇科专家为大家传授孕育相干中医知识。

“医者,本来就是行善的。”孔令谦如是说,公益是一种传承,当年祖父孔伯华行医时,他每天的前十个号都是免费的,对象都是穷苦百姓。他也想把这类传统保存下来,这是中医传承的魂脉。

本文摘自《宁波晚报》

—————————————————

孔医堂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百年品牌传承,北京知名中医健康机构,旗下医馆会聚近两百名老中医及传人、京城知名中医坐诊。









































白癜风症状
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nbwbnr/1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