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部分人物雕刻栩栩如生

本报记者 孙吉晶

村中祠堂孝友堂内有清朝年间的家谱,记载着从宋朝以来张质公以后30多代人口的演变和重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

张氏族人世代耕读,人才辈出,历代科举入仕者有五六十人如北宋大学士张盛、南宋宝章阁相张佮近代有全国政协常委张明养、著名学者张明浩、近代西安化学研究所所长张明南、名中医张素园等一批教育家、企业家和文化名人

村里有一座双枝庙,建于明正德年间,明万历年间扩建庙宇前后三进五间,大厅结构严密,工艺考究特别是部分人物雕刻栩栩如生,七十多年本漆没有褪色,光芒犹存戏台藻井是鹅螺结顶,中心嵌有回音八卦铜镜由于建筑宏伟,有缑北第一庙之称,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戏台为全国文保单位

崇学重教宁波晚报小记者活动传古今

清潭村位于海拔945米的宁海第一尖东北部,隶属深甽镇村内无车马往来的喧嚣,连绵的群山和双枝庙、紫金岩塔、孝友堂等古迹诉说着古今往事———

历史上该村对教育的重视一直没有减弱在明代,相继办起了“娱静楼”、“龙岩书院”、“望贤楼”等一批书院方孝孺、许士修、卢原质多次来里岙讲学,方孝孺还写下了《娱静楼记》

清溪怀抱村落,像银带绕村,溪水清澈,游鱼可见二十余个水潭中,最有名的要数大清潭,清潭村就是因此而得名

人杰地灵高山村

宁海记者站蒋 攀

通讯员 童俊娜

历代清潭人十分重视教育早在宋代,里岙就有大小书院20余所村里老人介绍,村2015宁波晚报订报卡里有一个叫状元岭的地方,在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就办了一所文望书院,在当时很出名据传在这里教过书的名人很多,如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朝奉郎胡三省、浙西宪干张玘等

清潭的山还有很多,如大官山、红缨帽顶、来龙山、伏虎山、飞凤山和紫金岩塔的“九龙抢珠”山脉

据史料记载,清潭村系张良后裔的聚居村落,清潭人奉张质为始迁祖,已有900多年历史《张氏宗谱》记载,清潭村旧时称里岙,张质第五代孙张允自迁入里岙后,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宋理宗赵昀为张氏宗谱选写了皇封序,史学家、文学家胡三省、方孝孺等先后为张氏宗谱作序

几百年的书香飘洒,使清潭村逐渐形成了谦和恭让、重教尚礼的优良传统村人待客热情真诚,礼节周到,而且谈吐斯宁波晚报订报电话文,修养甚好该村是宁波市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国家文化名村保护单位

村干部说,有数十名进士、举人曾从山岙中走上仕途张岵便是明洪武年间的进士,他是方孝孺的学生,历任要职燕王朱棣篡位后,父母亡故的张岵回乡,闻听先生方孝孺不肯为燕王撰写诏书,惨遭灭门之祸,毅然“弃衣冠自溺于斗岩潭,其族老幼百余口同溺”不久,朱棣派兵三次前来剿灭张氏,幸而不少人及早逃入深山,才免遭祸殃

状元岭文望书院地处大里,因为地理位置适中,它可招收周边的学生文望书院和清潭村的书院一起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进士20余人,秀才举人更多

从双枝庙向西南方向望去,有座唐帽山,像古代官员戴官帽一样相传唐帽山的名称始源于唐宁波晚报小记者增刊朝,清潭张氏系汉朝留侯张良的后裔,历代出了很多宰相,一家父子五人官皆三品,号称万石张张良三十九代孙张允迁到清潭,把清河祖宗官帽的形象带到了清潭,并把这座像官帽的山称为唐帽山

出庙门,有座藤萝丛生的双孔古石桥,桥下有一块刻着“禁潭界”的巨石,村民说那是为警示人们要保护潭净水清


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bbfz/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