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一首诗,一个故事;走近诗歌,温暖你我……荆州文化品牌再次叫响全国首届“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赛颁奖典礼暨诗歌朗诵会举行
22日,首届“天宇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及诗歌朗诵会,在沙市区岑河镇秋收农场岑参纪念馆举行。本届诗歌大赛由荆州市文联、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沙市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沙市区岑河镇人民政府、垄上花开文学沙龙共同主办,荆州市天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独家冠名。
本届岑参诗歌大赛今年6月1日启动,9月30日截止,历时4个月,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人的余首原创诗歌。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的审评,27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颁奖典礼上,现场嘉宾为部分获奖人员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
本届诗歌大赛评委会终评委分别为著名诗人、第七届闻一多诗歌奖得主毛子,“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主持、《江汉学术》编审、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刘洁岷,著名诗歌评论家、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刘波担任;初评委包括诗人、荆州日报社副总编辑杨章池,荆州晚报诗歌周刊《垄上诗荟》主编及主持人、诗人铁舟,垄上花开文学沙龙创始人陵少。
当晚,“荆州诗歌之夜”诗歌朗诵会如约举行,专家评委、部分获奖作者及荆州诗歌爱好者济济一堂,共同分享了本次诗歌大赛获奖作品及反映我市社会发展变化的诗歌朗诵,《茫石帖》、《在岑河遇岑参》、《梦回大唐戍边兼怀岑参》、《岑河的梨花柔软了一场塞外的风雪》等10余首诗饱含深情、风格新颖的佳作,不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23日上午,全国与会诗人代表及获奖诗人代表在岑河镇岑参纪念馆,由著名诗人刘洁岷先生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百年新诗与个人写作”主题研讨会,与会诗人受益匪浅。
首届“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奖赛获奖名单一等奖:1名《谒张居正墓》李啸洋(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2名《在岑河》二首舒和平(湖北荆州)《东门之音》颜笑尘(重庆)三等奖:4名《梦回大唐戍边兼怀岑参》康湘民(河南驻马店)《荆州书》组诗莲叶(湖北公安)《荆州诗事》二首冰岛(北京)《岑参赋》杜风(湖北洪湖)优秀奖:10名《在中山公园》二首饶佳(浙江宁波)《向往岑河》杨康(重庆)《荆州山水赋》组诗孟甲龙(甘肃会宁)《去荆州普兴村》马小强(湖北宜昌)《岑河的梨花柔软了一场塞外的风雪》曾昊清(江苏常熟)《十月的古城墙》毛运秀(湖北荆州)《荆州语文》潘新日(河南潢川)《关公巨像》杨万安(湖北荆州)《荆州》组诗殷红(江西德兴)《走过荆州》胡庆军(黄骅)提名奖:10名《江陵城里,我寻找那个叫做岑参的男子》陆承(甘肃兰州)《一个人的城》组诗牧风(广东广州)《在天山看见一只叫岑参的雄鹰》刘强(新疆吐鲁番)《岑河:岑参的洗砚池》胡云昌(重庆)《荆州,再用三千年的考量,也不想失去的城》苏美晴(黑龙江大庆)《千年的守望》熊泽涛(长江大学)《在荆州车站小憩》郭红云(湖北潜江)《岑河二重唱》二首易玉梅(湖北沙市)《荆州忆》组诗林建红(浙江兰溪)《在荆州》组诗量山(河南舞钢)侧记以岑参的名义,他们在岑河放歌伴随着飒飒西风,在秋意正浓的周末,首届“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及诗歌朗诵会在岑参故里岑河举行。全国著名诗人毛子、刘洁岷、江雪等人与诗歌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大家以诗会友,以岑参的名义举杯放歌,开展了一场诗歌与心灵的对话。
22日下午2时许,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诗人、诗歌爱好者已齐聚岑河镇秋收农场岑参纪念馆内,他们欢笑,他们畅谈,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来荆州,有的已早把这里当作了第二故乡。
下午3时整,全国岑参诗歌大赛颁奖典礼正式开始,现场嘉宾为部分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李啸洋是一等奖得主,这个文质彬彬的文艺青年坐了一宿的火车,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第一次来到这座令他憧憬已久的历史名城。在他看来,诗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他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性情的滋养、精神的超越。
“岑参,我们在遥远的探寻中,靠近并重新打理了。岑河的睡莲,秋收农场的庄稼,如若以你的名义举杯放歌,却怕你石雕般的风骨,衬出我的苍白……”夜幕降临,悠扬动听的古筝声丝丝入耳,“荆州诗歌之夜”诗歌朗诵会拉开序幕,全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刘洁岷现场朗诵了此次诗歌大赛二等奖作品《在岑河遇岑参》。
“……胡天蛰伏在北方的巨石里。坐定,我也成为岑参的一部分。”
“……我们终于坐下来,和影子结伴。像蜷缩于林间的襁褓,光线不敢抽动……”
一等奖得主李啸洋和二等奖得主颜彦相互朗诵了对方的获奖作品,于他们而言,此次比赛又不是比赛,而是一次文学上的美丽相遇,是一个年轻人交流切磋的机会。
而著名诗人江雪用武汉话、浠水话、大冶话、蕲春话、普通话等五种方言朗诵了德国诗人策兰的一首诗,于他而言,每一种方言都代表着一段人生经历和一段情感。
全国著名诗人、第七届闻一多诗歌奖得主毛子也为现场诗歌爱好者朗诵了他的代表作《失败书》。在他看来,荆州是一座富有诗意的城市,诗歌是荆州的文化符号,可以把诗歌打造成城市名片,此次诗会是既彰显了荆州城市文化,更是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专访激励创作培育新人力促荆州文艺百花齐放——访荆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明对本次大赛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美好理想的抒发,诗歌是抚慰心灵的甘泉。他勉励大家树立“传承本来,借鉴外来,开创未来”的新思想,坚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吸收新时期鲜活的生活元素,发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美之音。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不断适应新常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文艺人独具的灵感,创作一批展示荆州人民在书写“中国梦”中焕发出的时代风采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歌颂荆州儿女的翘楚之作。
“此次诗歌大赛,在全国影响很大,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在张明看来,本次诗歌大赛的成功举办必定会催生一批胸怀梦想和富有激情的文艺爱好者,促使荆州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张明相信,通过广大诗人朋友的共同努力,今后的赛事会越办越好,为促进荆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壮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岑参文化成为荆州一张亮丽的名片——访荆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黄大荣“这次诗歌大赛是一次宣传荆州的好机会,希望今后能长期办下去!”昨日,荆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黄大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黄大荣表示,荆州是一方文学热土,继屈原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成为荆州本土最具代表的伟大诗人之一。此次在岑参故里举办面向全国诗歌爱好者的诗歌大赛,既是对荆州城市文化的宣传,更是对岑参文化的传承。岑参的气概和胸怀在当今现代依然需要,值得后人学习,这也是举办此次诗歌大赛的意义所在。
一个城市的发展,经济固然重要,更需要提升精神文明建设。黄大荣说,荆州以“垄上诗荟”为阵地,活跃了本地及周边一群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文艺青年,繁荣了本地文化。举办此次全国性诗歌大赛,将全国的诗歌爱好者聚集到荆州,更是一次文学盛典,希望今后每年能坚持举办诗歌大赛,甚至可以举办“诗歌节”,激励更多文学爱好者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从而更好地宣传荆州,传承文化。
传承岑参精神打造岑河文化——访沙市区岑河镇党委书记严博政岑河镇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朝和明清时期,就出现过岑参等诸多名家,他们创作的惊世之作雄气壮美,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岑参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在战事频繁的边疆军队中生活了6年。在那种比现在艰苦不知多少倍的环境下,岑参仍抱有雄心壮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和学习。”岑河镇党委书记严博政告诉记者:“岑河是文化古镇、婴童服装名镇以及交通重镇,是荆州的‘立交桥’。未来5年,是岑河的黄金发展期。虽然目前条件比较艰苦,但我们要学习岑参这种意志坚强、不怕苦不怕累、大无畏的精神,克难奋进、乐观进取。”
严博政说,明年,岑河还将会建设岑参故居、扩建岑参纪念馆以及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在全镇种上梨花,打好“岑参”这张牌,更好地传承岑参精神、打造岑河镇文化。
搭建平台服务地方“天宇”情怀温暖岑河——访荆州市天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书杰“本次天宇杯诗歌大赛活动办的很成功,效果也很好。”作为活动的冠名商,王书杰对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都齐聚在岑河,让他倍感荣幸。
记者了解到,荆州市天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自年在岑河安家后,为岑河当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我们企业多名员工中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岑河人,他们热爱岑河,也热衷于文化活动。”王书杰表示,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企业长期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也组织过诗歌朗诵活动。据王书杰透露,此次天宇杯诗歌大赛中也有少数企业员工参与进来,虽然他们没有获奖,但能与这么多知名诗人一起参加比赛也值了。
“作为在岑河的企业,我们欢迎大家到岑河来举办大型活动,也将全力提供支持。”王书杰坦言,在岑河办企业,他早已把自己当做岑河人,对于各种文化活动在岑河举办他都非常支持。他希望,能有更多全国性的活动走进岑河,让岑河被更多人知晓。
让更多人知晓岑参,爱上岑河——访荆州市秋收农场岑参纪念馆负责人齐亚琼“这里环境真不错”、“一进来就闻到一股桂花香”,听着当天来自各地诗人的夸赞,齐亚琼觉得之前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记者了解到,为了此次诗歌大赛的举办,秋收农场的工作人员提前准备了很久。
“首届‘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赛在岑参纪念馆举行,既是对岑参的一种瞻仰,也是我们的光荣。”齐亚琼说,岑参是岑河的骄傲。岑参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童河村1号的秋收农场内,距离荆州城区30分钟的车程,交通十分便利。记者了解到,整个秋收农场占地面积达亩,分为亲子、成人、生态、文化等多个板块,拥有全市最大人工沙滩,园区内道路四通八达,水循环自成体系。这里草常绿、树常青、水长流、鸟长鸣;春赏百花艳,夏享九品莲,秋观杏叶林,冬品傲雪梅,是现代人回归自然、放松心情,享受“慢生活”的好去处。
齐亚琼表示,自岑参纪念馆建成后,这里长期举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也欢迎更多人来这里游玩,赏田园风光。
听他们?说诗歌大赛对评委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访“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主持、《江汉学术》编审、著名诗歌评论家刘洁岷“当诗歌大赛的评委,就像在参加选美比赛一样。”作为此次大赛评委,刘洁岷认为,每一首诗歌、每一篇作品,都代表了作者风格与特点。在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诗歌爱好者的余篇作品中,整体质量不错。评选过程中,诗歌作者名字都被隐去,以编号代替,保证了评选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刘洁岷说,每个评委都要阅读20多万字,经过初评后,筛选出5万余字,并逐字逐篇打印出来,共70多页。为了节省时间,刘洁岷对提名奖以上的候选作品做了标记,所有作品通读一遍后,再重新阅读做了标记的作品。经过反复多次甄选,才使得一篇篇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而最让刘洁岷感到满意的,就是此次诗歌大赛的评价机制。每一篇获奖作品既有独立性,又具有创造性,对于有争议的作品,评委们反复讨论、甄选,没有埋没每一个有才华的作者,这既是对作者负责,更是对读者负责。
创作一首好诗必须打破惯性——访著名诗人、第七届闻一多诗歌奖得主、《三峡文学》执行主编毛子凭着对诗歌的无限热爱和深度感悟,60后诗人毛子目前已成为湖北诗坛新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此次岑参诗歌大赛的专家评委,毛子说,无论获奖与否,参加此次诗歌大赛就是一种收获。
毛子说,在参与诗歌大赛评选过程中,他发现有很多很好的作品,虽然作者已被隐去,以编号代替,但他能从作品中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读对方的诗就像在与其对话一般。毛子表示,大多数作品水平不错,但也有些主题不明朗,有的甚至跑题;有的虽整体成型,但创造性不够。
毛子认为,既然此次岑参诗歌大赛以荆州为主题,就应围绕荆州作诗。尽管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并不了解荆州,但他建议在创作前应多查阅、了解荆州的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这样才会紧紧围绕主题,不至于偏题跑题。在熟悉了相关史料后,再进行文学创作,同时,想要写出一首好诗,就必须要打破惯性,充分发挥创造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发挥诗歌先锋性荆州更具“文气”——访《后天》杂志主编、诗歌批评家、艺术家江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诗歌发挥着先锋性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复兴时期,如何将地方文化载体和人文景观建设,与国家的文化发展相结合呢?江雪认为,其结合点主要在文化、艺术、音乐、建筑等几大领域。“在我们构建城镇文化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民族精神的营养,能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
“在荆州沙市区岑河镇举办全国性诗歌大赛,非常有意义和影响力。《荆州晚报》多年坚持开设的‘垄上诗荟’栏目,这个平台很不错,将国内资源整合到了荆州。”江雪告诉记者,23年来,他这是第二次来到荆州,深深地感受到“荆州作为一座古城,现在正发生着巨大改变,特别是在文化建设中,焕发出了新气象。”江雪希望荆州多举办类似活动,使全国兄弟城市与荆州进行多维度文化艺术交流。
推动全省诗歌创作荆州纸媒贡献巨大——访《荆门晚报》微视中心主任、荆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黄旭升“今天,我们以岑参之名,在其故乡举办全国诗歌大赛,这是非常有韵味和意义的活动。”黄旭升告诉记者:“现在,诗歌和文学比较式微,荆州作为楚文化中心城市,举办这样的活动,将唤醒大家对文化名人的敬佩、传承与学习。”
黄旭升说,荆州有许多耳熟能详的诗歌名人,比如杨章池、铁舟等,他们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近几年,《荆州日报》、《荆州晚报》为诗歌创作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扶持了一大批作者,也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诗歌活动,这是其它地市州媒体的典范。特别是“垄上诗荟”栏目,在全省、全国都有很大影响。
“通过举办诗歌活动、开辟诗歌版面,荆州带动了周边城市的诗歌发展,推动了全省诗歌的创作,使湖北省诗歌走在了全国前沿。如何推动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荆州纸媒对于诗歌的宣传效应,是其它地市州媒体学习的表率。”黄旭升这样认为。
加强交流学习提升诗人“内功”——访著名诗人、宜昌新诗学会副主席康宁“谈及中国诗歌,我们不得不提起屈原、岑参等著名诗人,他们都来自于荆州。荆州诗歌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今,荆州有一批有影响力的诗人,在全国负有盛名。”康宁激动地说。
康宁认为,以前,在荆州以及周边城市,诗歌创作都是静态的,各自为政。通过这次活动,吸引了很多诗歌创作人和爱好者广泛参与,将诗歌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逐步深入,非常有意义,也使外界更加了解荆州。
康宁还告诉记者,宜昌、荆门与荆州这3座城市经常开展诗歌互动活动,加强了大家对诗歌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相交流、学习、推广,提升“内功”,使诗歌作品更加完美。
诗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访首届“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啸洋李啸洋是北京师范大学电影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谈起对诗歌的喜爱,他说要从年准备考研那段时间说起。
当时,室友是一名中文系才子,从他编辑的一本诗歌小册子里,李啸洋认识了很多国内外诗人。每次复习累了以后,他就会翻翻小册子,翻过以后他就会觉得很轻松。渐渐地,李啸洋发现诗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世界,他尝试开始写诗。“正是出于对诗歌的热爱,我一写就写了五年。”李啸洋笑着说。
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李啸洋感到很意外,也很激动。李啸洋是山西人,此次岑参故里之行,是他第一次来荆州,他早就对这座历史名城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李啸洋认为,诗歌大赛不单纯只是一种文学行为,而是要寻求诗性的感悟,从而塑造每个人的人格。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形式极富美感,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无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都有深刻的体会。诗词中所呈现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也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更能得到性情的滋养,从而达到精神的超越。
像诗歌一样追求自由——访首届“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颜彦95后诗人颜彦,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系。她从小就喜欢文字、喜欢写作,上大学之后开始喜欢诗歌,她觉得诗歌是最能体现语言特色的文学形式。
颜彦认为,诗歌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自由包容的状态。只有在这种自由包容的状态下,人的灵魂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就像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女主人公,她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背叛自己,不停地追求自由。
颜彦是沙市观音垱人,对荆州的人文历史早已耳熟能详。参赛前,颜彦并没有过多的准备,截稿前十天她才完成作品并投稿,当得知自己获得二等奖时,颜彦感到很意外,更多的是惊喜。颜彦说,参加这样的比赛,有助于年轻人寻找到自我归属感。通过这样的文学平台,可以释放自己的热情和爱好。颜彦觉得这个大赛的意义就在于此。
颜彦觉得参加比赛就是寻找朋友,寻找共同爱好者的过程,所以她将比赛的结果看得比较淡,更多的是把其当作大家的一次寻找,一次文学上的美丽相遇,她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更有意义。
花絮在岑河读?诗秋夜全国著名诗人为你读诗“荆州诗歌之夜”诗歌朗诵会网络直播获5万网友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