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浙东古戏台作传

为浙东古戏台作传

宁波文化名人

杨古城先生与周东旭先生

联袂出新书

ZHEDONG

ANCIENTSTAGE

1

浙东古戏台

近日,宁波市文化名人杨古城先生、周东旭先生历时多年合作完成《浙东古戏台》一书,经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

宁波现存古戏台主要建于清中期到清晚期

今年84岁的杨古城先生,是宁波市老一辈工艺美术师,我们鄞州民间文艺家协会老会员了。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古戏台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也是古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承载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价值,是传统乡土建筑中极具民间智慧的作品。

ANCIENT

STAGE

2

浙东古戏台

他本人最早在年出版的《浙江民间美术》一书中,读到浙江美院邓白教授的序。邓教授在序中赞赏宁波城隍庙古戏台的鸡笼顶藻井“鬼斧神工”,精美的图片给杨古城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年,杨古城先生和朋友在宁海县岙胡村寻访,发现一座祠堂的古戏台顶部,竟然悬吊着三个构造不同、精美无比的藻井,这一结构在以往记载中前所未见。自那时起,他开始真正有意识地展开古戏台的深度探访与研究。

20多年来,杨古城先生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笔记,都是下村走访时记录的一手信息,戏台的位置、特点、附近村民的回忆尽在其中。

ANCIENT

STAGE

3

浙东古戏台

宁波现存古戏台大多建于清中期到清晚期。有明确年代记载的最早一座是余姚中村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建成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多年。存量最多、最精美的还属宁海古戏台,存世余座,代表性的三连贯藻井不仅是浙东也是中国古戏台中的佳构。

戏台集中兴建于这段时期的原因很多,据杨古城先生分析,首先是经济和商贸的发展,城镇乡间集市普遍,民享太平,有了文化娱乐的需求;二是手工业不断发展,工匠技艺提高,甚至有了互相比拼的意思,戏台戏场的建造工艺和水平空前提升;另外,明代晚期民间社庙、宗祠戏台普及,受众更为广泛,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戏台建筑艺术的发展成熟。“甬式”风格戏台省外也有遗存

ANCIENT

STAGE

4

浙东古戏台

看戏文对观众来说不仅是享受乐趣,也是许多目不识丁的城乡居民明教化、守礼仪、知古今、辨善恶的课堂。宁波青年学者周东旭在十余年前加入杨古城先生的队伍,走过多座古戏台。他一般负责记录戏台上的楹联和文字材料,测量尺寸。

周东旭先生表示,古戏台上的楹联往往含有大智慧,寓意深长,耐人寻味又通俗易懂。

杨古城先生则对甬式戏台工艺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bbfz/14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