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记者张可申欣路榕黄震赵越洋
10月12日,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浙江省余姚市,并在王阳明先生的故居瑞云楼举行了启动仪式。
此前,采访团从修文县出发,经过2天公里的奔波,于10月10日抵达浙江省余姚市。由于阳明文化不仅对中国有深远影响,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备受推崇。因此,本次采访将采用国内外双线同步进行的形式,国内采访团记者,从王阳明先生的出生地浙江余姚出发,行经宁波、绍兴、长沙;抵达王阳明先生立功的主战场江西,进入阳明文化发扬之地湖南,最后到达贵州,也就是王阳明先生一生最关键的转折地———修文龙场。同时,特约记者将在日本探寻阳明文化对东亚的影响并带来相关文章,力图完整并系统地对此进行报道。
余姚市陈列的王阳明先生悟道雕塑
据悉,余姚是宁波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自古人杰地灵、崇文重教,素有“东南名邑”、“文献名邦”之誉。公元年,王阳明诞生于余姚县城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
瑞云楼建于明代前期,占地近五千平方米,历近五六百年,至今保存着头门、二门、仪门、正厅,原有格局大致完整。
余姚市人文资源丰富名人倍出,王阳明先生的圣迹在当地无人不知
离家之后,王阳明曾多次回乡省亲、祭祖,还在余姚中天阁讲学,将其学术传播于姚江两岸,培养了大批王学中坚,进一步奠定了姚江文化在中国文化版图的重要地位。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由于王阳明非凡的成就,后人尊其为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经过本次在余姚的采访,本报将向读者直观地展现王阳明的家学家风、成长环境。其在余姚的诸多典故,有助于厘清阳明思想起源、发展、传承的脉络。王阳明讲学中天阁等事迹,对于深入了解阳明心学,感受其教化思想,具有寻根溯源的效果。
余姚市文化部门负责人向贵州赠送珍贵礼物《王阳明先生遗墨》
“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得到了宁波市委宣传部和余姚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采访组和余姚市文物管理保护所互赠了《阳明先生法书集》《阳明先生遗墨》。
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叶树望、姚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诸焕灿出席了启动仪式。两位专家表示,余姚是阳明先生故里,修文是阳明思想的起源地,借本次采访活动举行的“东风”,以王学为纽带,让修文与余姚、贵州与浙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弘扬和传播阳明文化,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共同努力。
据悉,在完成余姚的采访任务后,采访组将跟随阳明先生的足迹,穿越黔、浙、赣、湘四省余姚、绍兴等十余个城市,继续就阳明文化展开系统性主题报道。从今日起,本报的系列特别报道也正式推出。
据了解,本次采访活动还得到了新浪网、宁波晚报、余姚日报、余姚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高度
圣人之所以圣明,在于立德、立言、立功。圣人之所以不朽,在于一个“真”字。我们将用真心、用行动去感受灵魂的洗礼。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先生当年悟道于龙场,传道于龙场,诲教龙场诸生要“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今天我们寻访圣踪,当牢记教诲、潜心于学、致力于良知,倾性于“事上磨炼。”
莫道旅途艰险,今日已是四通八达;别怨夷人之地,现已是秀美!
江浙腹地,物茂财丰,余姚名县,圣人云集,恭崇之心,与日俱增。
我们愿作纽带,牢牢系着修文与余姚。我们愿做心的使者,往来于心学圣地的桥梁。
余姚市,以王阳明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
相关链接
互赠的礼品内容有讲究
“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以“踏昔日圣贤足迹,寻阳明文化之源”为主题,由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修文县委、修文县人民政府、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承办。
采访活动从10月8日持续到10月23日,为期15天。活动涉及黔、赣、湘、浙四省,除采访团沿途报道之外,还将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媒体及各地主流媒体介入采访、联动报道。
此次双方互赠的《阳明先生法书集》、《阳明先生遗墨》,均为两地学者经过多年收集,收录到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留存于世的诗文、书札、碑刻等。
而这两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也是深入研究王阳明先生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指导、校正相关领域研究的缺陷和失误,可以更好地传承“知行合一”的阳明思想。
记者走笔
知行之旅豁然开朗
10月,是适合开启旅程的日子。秋日的阳光将与金黄的稻田相互调和,释放催人前行的暖色,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更何况,我们行程的目的格外不同———有一个跨越古今、不朽于世的人等待发现,让漫漫前路更值得期待。
这个人,正是王阳明。
王阳明何许人也?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完人……
10月29日,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将拉开帷幕。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播阳明文化,贵阳市委宣传部邀请贵阳主流媒体记者与部分专家组成采访团,沿阳明先生生活轨迹开展“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我随行入列,与采访团一起从阳明心学的起点———修文龙场出发,迈出发现阳明的征程。
从修文来到余姚,相距近0公里,车程三天。疾驰中,汽车驶出云贵高原,翻越武陵山区,驶往东海之滨,行程固然艰苦,但心有期待,一路自然颇具兴致。
遥想五百多年前,王阳明离开贵州前往庐陵任职,舟车劳顿之中,必定更加辛苦。从正德二年(年)春天贬谪修文,到正德四年(年)官复原职,王阳明经历失意的彷徨、也成就了龙场的顿悟,当他再次踏出行程时是怎样一番心情?
离开龙场的蛮荒,王阳明想必是充满期待。毕竟,开创心学,回归仕途,他的人生走进新的天地。不过,王阳明对龙场淡泊、单纯的生活依然充满眷恋。否则,离开龙场后的第一个除夕,他不会写下名篇:“远客天涯又除岁,孤航随处亦吾庐。也知世上风波满,还恋山中木石居”。
思之于此,不禁暗自揣测,王阳明彼时的心情,是否与我同样彷徨。
路途中,我们经过王阳明离开贵州后的第一个讲学之地———龙兴讲寺。走进龙兴讲寺,一株百年桂花树正散发醉人的花香。当年,王阳明离开贵州前往庐陵任职时曾途经沅陵县,并与门人冀元亨、蒋信等讲学于寺内的虎溪书院。对王阳明来说,教化世人或许比为官更有意义。于是,他一停便是数日,与众多门生畅谈“致良知”的精髓要义。
讲学之余,王阳明一定发现,书院里的桂花早已败落。可是,这又何妨,心学之花,岂不是早已在龙场绽放?
花开花落,并不能增加王阳明的悲喜。因为,世界万象生灭相续,逃不过心和理之间的法门。
“将阳明思想传授于世,让‘知行合一’的理想泽被众生,这条路尤长。”行走于讲寺之中,授业于虎溪之时,对于未来,王阳明的心情定然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一片坦然。
这一刻我也顿悟,知行之旅无需怀抱过多担忧。一切答案都在“行”中,朝着目标前行,一切必会豁然开朗。
采访团成员在王阳明先生旧居前合影
回顾
“知行之旅·发现阳明”主题采访活动启程▎将行经浙赣湘黔四省并远赴日本,探访阳明文化
打造“五张名片”+探索“五条路径”,贵阳文化创新发展之路以后要这么走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ustshelian.com/nbwbjj/1962.html